弟子规的由来及典故-pg电子试玩入口

jan15

弟子规的由来及典故

时间:2021/01/15 14:04 | 分类:历史典故

以下文字资料是由(历史新知网www.lishixinzhi.com)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,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!

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的由来点故ㄇ:

三国的时候,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,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,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。信中说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于人。”这就是说,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,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;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。后来,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,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。诸葛亮死后,刘禅开始宠信宦官,逐渐放纵自己,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,刘禅也成了俘虏。

<弟子规>

「弟子规」这部书,是根据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话,编辑成册用来教导后学弟子平时生活起居礼仪应对「幼仪」的生活教育。

生活教育远在古时候就有了,只不过,古时称之为「幼仪」。从前有关于「幼仪」的书籍,有三字经、朱子小学、弟子规、千家诗、千字文、教儿经---等。非常具有教育起蒙之意义,但因文字、语词、章文较艰深难懂,蒙童不易体会,遂较少人使用它。

以前因教育未能普及乡野,所以有志之士常利用旧有书院、民间庙宇来教人朗诵认字,我们称之为「私塾」。在「私塾」的书本,最常拿来教学的就属「弟子规」这本书。

「弟子规」全篇共分为九十个条文、每个条文分为四句,每句为三个字,主要内容有如何孝顺父母、尊敬师长、兄友弟恭、生活起居、日常应对、扬善隐恶、以仁待人、正心修身、读书做人及卫生教育等。每句以三个字,来叙述做人处世的道理,让孩子易记背、易诵读。「弟子规」文章叙写的内容,全部受教于儒家孔夫子的思想精神。如果能让每个孩子多记多诵、读到通透了解,儒家的道德文化对于尔后的国家、社会、家庭,将有潜移之功、默化之用。

<着手编写「弟子规」缘起>

今儿童读经盛起,天人有感娑婆有闻,善声瑞气直冲三天,是人间有幸亦是人间最好福音,有感坊间弟子规一书编撰著重于朗诵、背读,由耳根渐「理入」。朱子有言:「读书不可不敬」「读书须逐字、逐句、逐段理会」才会认得其中道理。古有明训「读书为明理之本」读书是为明白道理,不为他事。

后学理会前贤圣哲,讲调心之道,首重心要。心不要,将无「理」可调。儿时「理」由耳根入,可渐收浊气。渐长读音寻理,由心发现,道理渐明。

但,开始读经,态度上只为增加语文能力,怕自家郎输在起跑点上,为了语文而读经,终是增长了知识,却学了个无「理」智慧。一生态度上也只落个「高学历的读书人」终身还是无理于一生,对社稷能有助乎!饱读书诗,还不如抱独思斯。

有怕读经之人囫囵吞枣不解经意,只求能背、能诵即幸哉快活。思不知经文能滔滔倒背如流,其不过只是胜过录音卡带、有声cd,你朗诵不用耗费插电能量而已。何必沾沾自喜?

读经能逐句、逐字、逐段,意义领会。如此尽心尽力,方是读书心要。今注释「弟子规」抛砖是为引玉,是吾所盼。

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

易解:纵然是小事,也不要任性,擅自作主,而不向父母禀告。如果任性而为,容易出错,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,因此让父母担心,是不孝的行为。
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