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吉思汗的版图那么大是如何管理的呢?-pg电子试玩入口

apr22

以下文字资料是由(历史新知网www.lishixinzhi.com)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,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!

成吉思汗的版图那么大是如何管理的呢?

剧我所知.....成吉思汗的领土并不是元帝国最大的疆域

而是元世祖忽必烈才是<那时才灭掉南宋>

而帝国则是分成4大汗国

1.察合台汗国

2.钦察汗国

3.窝阔台汗国

4.伊儿汗国

而还有行省制度<变相的封建制度>

之后是府

还有州

最后是县

但大多都是蒙古人掌权...导致快速灭亡啦...

元朝的前身—大蒙古国的出现

蒙古高原原为金朝的附属地区。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,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,不再臣服于金朝。金泰和四年(1204年),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。泰和六年(西元1206年),铁木真获得尊号“成吉思汗”,建国于漠北,国号“大蒙古国”(yeke mongghol ulus)。大蒙古国建立后,不断向外扩张,1217年灭亡西辽、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,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,于1225年东归。1227年灭西夏,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。

1229年,窝阔台继任大汗,1231年征服高丽,1233年灭东真国,1234年灭金国。随后再次西征,1237年占领莫斯科,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、匈牙利,大败德意志联军,前锋直指维也纳,欧洲为之震惊。正当此时,窝阔台逝世。军队东还,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。

1246年贵由继位。拔都与贵由不和,另举蒙哥为大汗。贵由在远征拔都途中病死,1251年蒙哥继位。1254年灭大理国。蒙哥命旭烈兀西征,1258年占领 ... 帝国首都,灭阿拔斯王朝。1259年占领大马士革。这时,蒙哥去世,军队于是东还。

忽必烈建立元朝

元•卢沟筏运图。描绘了元世祖至正三年(1266年)在卢沟桥附近漕运西山石木用于修造大都宫殿的情景。

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去世后,翌年初其弟忽必烈在开平(今内蒙古多伦)、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分别自称大汗,双方展开了四年的内战。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,忽必烈定为一尊,但他的「行汉法」主张却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,四大汗国纷纷脱离,忽必烈的政权(即后来的元朝)遂只包括中国与蒙古本土。

对元朝起始年份的说明

至元八年(西元1271年),忽必烈取《易经》中“大哉乾元”之意,正式改国号为“元”。这是蒙古国家由世界帝国转为中原王朝的分水岭,蒙古之前对中原的统治是掠夺性的殖民地式统治,只有到忽必烈时才转型为以中国为主体的王朝,且在这之前「元」之名尚未出现,故「元朝」的建立应由此算起。

迁都

至元九年(西元1272年),在刘秉忠规划下,建都于大都(今北京市)。

统一中国

至元十三年(西元1276年),元军攻陷宋都临安(今浙江杭州),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。至元十六年(西元1279年),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兵力,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,南宋灭亡。

元朝的统治

忽必烈从统治之始就开始“行汉法”,并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。后来,又恢复了科举制度(不过名额很有限),尊崇孔子,并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元朝的官方思想。然而,其“汉法”施行得并不彻底。而且,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,即蒙古人、色目人(西夏、西域等地人口)、 ... (原金朝统治下的人民)、南人(原南宋统治下的人民)。在这种制度下,汉族人的地位很低,因此有许多汉族人视其为外来政权。在元朝统治初年,曾发生过一些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反抗元 ... 的起义,但都未能成功。

元朝疆域

名义上,元朝皇帝是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,元朝对四大汗国拥有最高的宗 ... ,但是实际上各个汗国都各自为政,甚至有时互相交战,因此元朝的疆域实际上只包括中国和蒙古本土,而并不包括各汗国领土。

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:北到蒙古、西伯利亚,南到 ... ,西南包括今 ... 、云南,西北至今新疆东部,东北至外兴安岭、鄂霍次克海,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。

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。

军政机构

•行政机构 

o中央机构 

中书省,领六部,主持全国政务。 

枢密院,执掌 ... 。 

御史台,负责督察。 

o地方行政机构 

行省,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,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 

路 

府 

州 

县 

• ... 机构 

o宿卫军队,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。担任京城(大都和上都)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。

o三十余卫,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,隶属于枢密院。 

o镇戍军,负责镇守全国各地。军队有蒙古军、探马赤军、汉军、新附军等。

经济、文化

元朝的制瓷业很发达,这是一只元代龙泉窑的梅子青瓶

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,使得欧洲与元朝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,技术交流更加迅速。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,生产技术、垦田面积、粮食产量、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。因漕运、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,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,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。

元朝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有较高的成就。天文学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地位,数学、医学也都在世界先进之列;戏曲与小说创作繁荣,涌现关汉卿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。元曲成为与唐诗、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。

行中书省,中国元朝时期直属中央 ... 管辖的一级行政区,民间简称「行省」或「省」。明朝全国四级地方行政制中,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(今河北、山东、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)则由中书省直接管辖,吐蕃由宣政院管辖。「行中书省」在当时主要作为 ... 管理,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、兵甲、屯种、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。

在「行中书省」之下,元朝先后将宋代的路改为道、州升为路,部分的县则改升为州,与县平级(直隶州在外),实行省、道、路、州(县)四级地方行政制。 

元朝时期的国家一级行政区为12个,即1个中书省,11行中书省;中国从元朝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。参见:元朝行政区划制度

中书省(管理首都所在地腹里地区) 

陕西行中书省 

辽阳行中书省 

甘肃行中书省 

河南江北行中书省 

四川行中书省 

云南行中书省 

湖广行中书省 

江浙行中书省 

江西行中书省 

岭北行中书省 

征东行中书省(以 ... 半岛的高丽王国置征东行省,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,自辟官属,财赋不入都省,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不同。) 

吐蕃由宣政院管辖。 

三省,中国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,分别为:

尚书省——最高行政机构,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; 

门下省——审议机构,负责审核政令; 

中书省——决策机构,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。 

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,草拟皇帝诏令。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,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。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,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。尚书省下设有六部,分别为:

吏部负责考核、任免四品以下官员 

户部负责财政、国库 

礼部负责贡举、祭祀、典礼 

兵部负责 ...  

刑部负责司法、审计事务。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。重大案件组织刑部、御史台、大理寺会审。谓之三司审。

工部负责工程建设 

中书 ... 官在隋朝称为内史令,唐朝称为中书令,副职称中书侍郎。门下 ... 官在隋朝称为纳言,唐朝改叫侍中,门下侍郎副之。尚书 ... 官称为尚书令,尚书仆射副之。但由于唐太宗在即帝位前曾担任这个职务,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,这个官职轻易不授,而以尚书仆射为尚书 ... 官。唯安史之乱后,郭子仪有大功于唐室,无官以宠之,遂授尚书令。另朱温篡逆前亦自称之。中书省内设中书舍人若干,掌草拟诏命。门下省内设给事中、散骑常侍、谏议大夫、起居郎、拾遗等官,掌规谏。尚书省下设左右丞,分管六部。六部的长官都称为尚书。

三省之中,尚书令、仆射位高,为人臣之极而无实权。实际行使相权的是中书、门下两省大臣。

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,与枢密院、御史台分掌政、军、监察三权,尚书省时置时废、门下省不复置,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。

网站地图